加強黨的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開展整風運動
提出加強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
在全民族抗日戰爭的推動下,中國共產黨迅速發展與壯大,到1938年底,全國黨員人數從全民族抗戰爆發時的4萬多人增加到50多萬人。這對黨的自身建設提出新的要求。1939年8月,中央政治局作出《關于鞏固黨的決定。10月,***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即“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指出黨的建設要緊密圍繞黨的政治路線進行。還指出,統一戰線問題、武裝斗爭問題、黨的建設問題,是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基本問題。正確地理解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就等于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
鞏固黨的中心一環,是加強對黨員的培訓,提高黨員素質。為此,陳云撰寫了《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文章;劉少奇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演說;張聞天連續發表《產黨員的權利與義務》等6篇文章。這些論著為黨員教育提供了重要教材,在黨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把黨的建設作為一項偉大工程來推進,是黨的一大創舉。這表明黨對加強自身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更加自覺和深刻。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實施,為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系統闡明新民主主義理論
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不但沒有消失,反而隨著國民黨頑固派刻意宣傳“一個主義”“-個政黨”主張,尖銳地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1939年、1940年之交,為了將豐富的中國革命經驗系統化,闡明黨的理論和綱領,回答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以便更好地指導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繼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之后, 毛澤東又接連發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理論著作。
毛澤東揭示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中國革命發生及發展的原因。在此基礎上,他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是包括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在內的全部革命運動。而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民主革命,已經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毛澤東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即在政治上,要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在經濟上,要沒收操縱國計民生的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建立國營經濟;沒收地主土地歸農民所有,并引導農民發展合作經濟;允許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富農經濟的存在。在文化上,是廢除封建買辦文化,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毛澤東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前途必然是社會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兩個不同的革命階段,不能“畢其功于一役”,但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也必然是銜接的,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
毛澤東總結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指出統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法寶。
新民主主義理論的提出,使全黨對中國現階段革命的性質、內容、領導權和發展前途有了一個明確而完整的認識。這一理論成為引導中國人民自覺地在復雜環境中不斷前進的旗幟,對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起了重大指導作用新民主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過去,黨內常常將民主革命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相混淆。這一理論的提出,既科學闡明民主革命同社會主義革命的嚴格區別和政策界限,又獨創性地解決了這兩個革命的相互銜接問題。
新民主主義理論的提出和系統闡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展開而趨于成熟。這個理論從思想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使全黨極大地增強了參加和領導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自覺性。
整風運動和《關于若干問題的決議》
遵義會議后,黨的路線已經走上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軌道,但對曾經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危害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還沒有來得及從思想上進行認真清理。這就有必要集中開展一場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總結和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以提高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的思想理論水平,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1941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9月至10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九月會議),黨的高級干部開始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以求從政治路線上分清是非,達到基本一致的認識,為全黨普遍整風做了準備。
1942年2月,毛澤東先后作《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講演。整風運動在全黨普遍展開。全黨普遍整風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以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作風。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是整風運動最主要的任務。要克服主觀主義,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的學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其中,調查研究是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的不可或缺的中間環節。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也是整風運動的重要任務。
整風的方法,是認真閱讀整風文件,聯系個人的思想、工作、歷史以及自己所在地區部門的工作進行檢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弄清犯錯誤的環境、性質和原因,逐步取得思想認識上的一致,提出努力的方向。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中,特別強調自我批評。毛澤東強調,對于人的處理取慎重態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損害同志,這是我們的黨興旺發達的標志之一。
在整風運動中,黨中央于1942年5月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毛澤東在講話中強調:“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指引下,廣大文藝工作者紛紛奔向抗戰前線,深入農村、部隊、工廠,接觸群眾,體驗生活,創作了《白毛女》《兄妹開荒》《逼上梁山》《王貴與李香香》等一大批反映現實生活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其中《白毛女》是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藝術家們集體創作的中國第一部新歌劇,通過真實而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揭示了“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一鮮明的時代主題。
從1943年9月起,中央領導層的整風進行到深入討論黨的歷史問題階段。為了統一高級干部的思想,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討論黨的歷史上的路線問題。
在深入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黨的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召開。全會原則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稕Q議》總結建黨以來,特別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一段黨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教,闡述了“左”傾錯誤在政治、軍事、組織、思想方面的表現和造成的嚴重危害,高度評價了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肯定了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使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對中國民主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的一致。至此,整風運動勝利結束。
整風運動是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收到巨大成效。它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正確方向,使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在全黨范圍內深入人心。在整風運動中,圍繞怎樣以從實際出發的觀點來對待馬克思主義原理,怎樣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以及怎樣對待黨的歷史中一些重大問題展開了大討論。通過這些討論鞏固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在黨內外的陣地,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通過整風運動,實現了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新的團結和統一,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
延安整風運動所積累的經驗對黨的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